首页 | 总务概况 | 法规制度 | 通知公告 | 党政园地 | 下载专区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党政园地>>正文
 

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2023-10-17 11:05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奋力走好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的长征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精准路径。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立身之本,人才培养作为高校首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强国建设可堪大用,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开辟培养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引导青年学子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风采。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面对两个大局、国家急需、人民期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洞悉形势与趋势,明晰方位与坐标。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军工高校必须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坚持特色办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紧贴强国强军需要,优先人才自主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快速演进,一些先进武器装备突破时空界限,将改变传统战争攻防格局。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增强打造防身利器和杀手锏的紧迫感。“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强国强军迫切需要“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只有在人才自主培养上有作为,才能掌握强国强军的主动权。

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深化科研育人育才。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家国防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构建“使命+任务”科技领军人才造就新模式,依托重大任务集群、总师导师集群、高水平科研平台集群,紧紧围绕重大专项任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加快培养国防领域顶尖紧缺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紧围绕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工作环境,待遇相宜、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大力培育年轻一代,大胆起用青年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打造强国强军创新人才的高地、人才成长兴业的沃土,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坚持自信开放,着力国家急需,着眼全球布局,着重区位优势,全方位多路径提升教师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拓宽办学视野,强化办学特色。七十载风华正茂,哈尔滨工程大学突出“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特色,始终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全程参与许多国之重器研发,成为强国强军“永不褪色的国家队”。

不断开辟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紧贴强国强军需要,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就要敢为天下先,锐意开拓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建设,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不断开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和加强党对军工高校的全面领导。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学术组织“双基”一体化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办学治校内生动力。始终注重营造创新环境,加快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定敢为必成的自信和勇气,加快推进团结文化建设,强化开放合作的自觉和容人聚才的大气,形成一种忠于党、忠于祖国,为了强国强军需要、为了攻关科学险阻、为了事业后继有人,坐得住攻克科研难题冷板凳的执着精神、耐得住培养新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深化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国防需求到哪里、改革创新就跟进到哪里。塑造新工科未来教育新模式,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加快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步伐,在深海、深蓝、智能制造、未来能源等重点领域,凝练未来技术方向,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医工融合,加大新兴技术应用力度,促进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育人,形成智慧教育新格局,着力推动未来技术原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强国强军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校企校地协同办学,构建“真问题、真课题、真成果”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强化任务驱动导向,构建多学科交叉协同培养的急需领域关键技术科教平台,加强卓越工程师全链条、多类型培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标杆,构筑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集聚新高地。

发扬优良传统激励年轻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确保后继有人、生生不息,必须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年轻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千秋伟业接续奋斗。

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讲起东北大地上诞生的精神,今年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强调要传承发扬“哈军工精神”。哈军工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为我国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发挥了开创性作用。哈军工分建出军地多所高校,但形散神不散。70年来,一代代哈军工传人,倍加珍视哈军工荣誉,踏着前辈奋斗的足迹,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把忠诚刻进基因、融入血脉、化作行动,生动诠释“哈军工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进入新时代,哈军工七所分建高校,牢记领袖嘱托,坚守初心使命,在精神的激励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实践的淬炼中滋养精神丰富内涵,特别是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凝聚校友智慧,深入研讨、深化共识,形成了以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为内核,始终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始终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始终拓展自信开放的世界眼光的“哈军工精神”。“哈军工精神”与诞生于东北大地的东北抗联精神等一脉相承,与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相生相伴,必将激励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矢志强国强军,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军工高校大都拥有红色基因,这是独特的宝贵财富,应大力传承,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红透专深、可靠顶用的栋梁之才。深化校史史料挖掘梳理,形成更多红色基因的源头活水。依托高校研究力量强、学科知识面广的优势,深化红色基因研究阐释,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化优良传统承载阵地内涵建设,加强办学旧址、校藏文物、景观场馆的谋篇布局,打造系统化的特色精神高地。深化红色基因传承课程体系建设,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扎实推进优良传统、优秀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活动,构建“典型引领、项目牵动、品牌示范”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讲好优良传统故事,传承发扬优秀精神,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深化优良传统对外宣讲,分门别类策划宣讲重点,分层分众开展精准宣讲,创造条件让更多人走进来实地感受优良传统,让更多精干力量走出去广泛宣讲优秀精神,让师生深受传统熏陶、校友找到回家感觉、各界得到精神洗礼。

新征程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军工高校要更加深刻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弘扬伟大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育人育才、强军报国、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异成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作者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4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总务部 版权所有